第1284章 落定(二)
國士 by 衣山盡
2018-7-24 14:37
傅山:“當初朝廷封太初妳為穎川侯,那是對妳勇武和功績的肯定。”
孫元:“慚愧。”
確實,穎川侯這個侯爵在明朝開國初年本屬於大將傅友德。傅友德的戰功和威名,孫元是知道的,能夠得這個爵位,他內心中也是非常得意的。
傅山:“妳知道就好,對了,可知道曹國公這個國公爵位本屬於誰嗎?”
孫元手壹攤:“這大明朝的王公侯伯爵位實在太多,我怎麽知道。要不,妳去弄本《英烈傳》來讓我查查。”
“不用查,我知道。”傅山臉色有些不好看:“曹公國這個爵位本屬於李文忠。”
“妳這麽壹說,我就知道了,李文忠啊,太祖的親侄兒。”孫元恍然大悟。
“不是侄子,是外甥。”傅山糾正。
“讀書不細,讀書不細。”孫元有點不好意思。
其實,在以前他也不知道有這個人。後來在現代社會的時候,讀了壹本叫什麽《明朝那些事兒》之後才牢牢地記住這個名字。
在以往,後人壹提起明朝的開國英雄們,第壹時間就會想起徐達、常遇春、湯和等人。如果妳讀過金庸的《鹿鼎記》還會知道沐英。至於文臣,則會想起傳說中諸葛亮在世的劉基劉伯溫,聽得懂鳥語的李善長。至於李文忠,則大多數人會壹頭霧水。
直到讀了《明朝那些事兒》又讀過《明史》之後,孫元才知道這可是壹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。文武全才,有智有謀有勇,簡直就是個全才。
真說起在明朝那全開國將相中的地位,李文忠只在徐達將軍、李善長之後,排名第三。
明朝開國時可謂是將星燦爛,就連成祖這樣的帥才也排不上名號,這個李文忠能夠排名第四,並成為獨鎮壹方的諸侯,可見此人有多麽的了不起。
李文忠,字思本,小名保兒,江蘇盱眙人,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。是朱元璋的名將、謀臣,明朝開國第三功臣。
李文忠十二歲時,母親就去世了,父親李貞帶著他輾轉亂軍之中,多次瀕臨死亡。二年之後才在滁州見到舅舅朱元璋。朱元璋見到李文忠,十分喜愛,便將他收為養子,跟隨自己姓朱。
十九歲時,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領親軍,隨軍支援池州,擊敗天完軍,驍勇善戰為諸將之首。朱元璋對李文忠十分寵信,常派他監軍隨將領出征。文忠轉戰沙場,官至榮祿大夫、浙江行省平章事,復姓李。
明朝建立後,李文忠多次領兵出塞征討元軍殘余勢力,戰功顯赫,獲封曹國公。洪武十二年,明太祖又詔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這個當時明朝的最高軍事機構,兼主管國子監。
洪武十七年,李文忠病逝,追封岐陽王,謚武靖,配享太廟,肖像掛在功臣廟裏,位次第三。賜葬鐘山。
從這段歷史記錄來看,李文忠之如朱元璋,就如唐時的李靖之如唐太綜李世民。
夫壹代雄主,身邊必有傑出之士層出無窮,就好想他身上有吸鐵石壹般。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文武全才,他的親侄子朱文正也是個傑士,人稱天下第五名將。
孫元呵呵笑道:“朝廷將我比擬為李思本,某愧不敢當啊!”
傅山突然冷笑:“真的嗎?”
“難道不是,先是將我比為傅友德,現在又是李文忠,呵呵,呵呵。”
傅山語代譏諷:“太初別忘記了,明朝做過曹國公的除了李文忠還有他兒子李景隆。”
“當代趙括李景隆。”孫元臉色難看起來。
真說起李景隆,純粹就是壹場笑話。
他在父親李文忠去世之後,繼承了曹國公的爵位,乃是建文帝的心腹。此人喜讀兵書,又能言善辯。在開國大將軍紛紛被朱元璋誅殺之後,頗有鶴立雞群的意思,被人認為是壹員能征善戰的統帥。
靖難之役時,被封為太子太師,成為建文政權的軍事長官,奉命討伐朱棣。結果,同建文帝的期許想法,這個李景隆在戰場是屢戰屢敗,被成祖打得滿地找牙。
這個時候,百官才愕然發現,這個李景隆並不是李文忠,而是壹個趙括。
在戰場上的表現比起老將耿炳文來說,實在是差得遠,甚至還比不上名不見經傳的平安。
到朱棣放棄攻打濟南,輕騎逼近南京時,李景隆對前途絕望,開金川門迎敵,致使南京失守。
可惜他當初同成祖在戰場上是見過血的,朱棣手下的靖南功臣自然容他不得。
永樂二年,李景隆被副都禦史陳瑛、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告發“在家坐受閣人伏謁如君臣禮,大不道;增枝多立莊田,蓄童仆成千,意叵測。”明成祖於是褫奪其爵位,與弟李增枝、妻兒等數十名家人壹起被軟禁家中,家產遭收,景隆絕食十日不死。
說起這人,前半生就是場鬧劇,而後半生則是壹場悲劇。
留都那邊封孫元為曹國公,簡直就是調戲啊!
傅山:“太初,知道妳這個爵位是誰提議的嗎?”
孫元:“妳方才是不是想說是阮大鋮?”
“是他,可也不全是他,估計後面還有弘光皇帝。”傅山淡淡道:“揚州大戰,建奴主力盡失,天下大勢已然明白,收復北京也是探囊取物易事。太初妳功勞之大,雖當年嶽武穆也不能與之相比,已在不賞,天子和朝廷這是在忌妳了。”
“什麽!”孫元悚然動容。
傅山:“說句難聽的話,太初妳消滅建奴八旗主力之後,收復北京,換誰去,只要做統帥的不是太笨,都不是什麽難事。這才有當初,朝廷欲移鎮寧鄉軍去貴州壹事。當然,這不錯是壹場鬧劇,我寧鄉軍統治徐州全景和揚州壹部,把握南北交通要道,我等若不走,誰能奈何?”
“朝廷估計也是拿太初妳沒有法子,這才封妳做曹國公,想讓太初妳沾上李景隆的晦氣。”說到這個時候,傅山撲哧壹笑:“可笑朝中袞袞諸公竟然不問蒼生問鬼神,弄了這出怪力亂神,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。”
孫元哼了壹聲,良久才平靜下來:“某做事,壹向只問心之所安。天下者,天下人的天下,只要能夠驅除韃奴,還我河山,朝廷對某什麽態度,都不要緊。還是那句話,青山遮不住,畢竟東流去。封我個曹國公又如何,難道就能讓孫元倒黴了?公道自在人心。此次北伐,某原本也沒指望過朝廷。”
傅山擊掌贊曰:“太初豁達,佩服!”
正說著話,就看到壹個侍衛喜滋滋地跑來稟告:“君侯,青主先生,黃先生來了。”
“啊,黃兄來了!”孫元大喜:“好快呀!”
侍衛:“還有個好消息,俞亮將軍也來了。”
“俞亮也到了。”孫元更是高興。
這個時候,突然間,有人在外面高聲道:“末將俞亮,拜見君侯。”
孫元急忙沖出去,大叫:“俞亮,妳病可好完全了,讓某瞧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