壹世富貴

安化軍

歷史軍事

  穿越到北宋仁宗年間,金榜題名,卻因為得罪太後,被打發到嶺南為官。從邊疆小官做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

壹世富貴 by 安化軍

2018-6-29 15:23

  “到底是天長了,現在日頭還那麽高。”
  從燒朱院出來,徐平擡頭看了看西天的太陽,低聲說道。
  李璋沒有接話,他還在想著剛才徐平說的事情。自從劉太後歸天這後,李用和飛速升遷,已經引起了壹些人的不滿。朝廷政策壹向是皇親國戚用高官厚祿養著,但不給有實權的差遣,李用和先前護皇陵這些事情還好說,現在從皇城司再到群牧司,只怕遇到的阻力不會小了。徐平的話他也只能回家傳壹下,父親心裏怎麽想可說不好。
  兩人轉過大相國寺,從延安橋走到州橋,遠遠就看見鋪子那裏圍了不少人。
  徐平奇怪地問道:“明天端午佳節,怎麽今天這麽多人到鋪子這裏來買東西。”
  “許是來買過節的物品吧。”話說出口,李璋想想不對,三司的鋪子裏賣的過節物品可是不多,要買也不會到這裏來。
  忽然想了起來,對徐平道:“是了,明天佳節,今天宮裏給館閣官員和近臣賜了節時的賞賜下來。與往年不同,今年賜的不是茶和香藥之類,而是三司發的紙券。這些只怕很多都是得了券的,到鋪子裏來買東西。咦,哥哥應該也有啊!”
  “我家裏都是讓隨從直接領了,就是有我也不知道。”
  李璋無奈地搖搖頭,這就是家境不壹樣的差別了。徐平的俸祿和賞賜之類自己從來不關心,都是讓徐昌和劉小乙去領,家裏林素娘管著,徐平只要知道自己得了什麽賞賜就行,這也是防止與上司同僚說話的時候好對上話題。
  從八大王趙元儼家裏主動到三司鋪子裏去兌換購物券開始,京城裏的很多大戶人家很快就發現了這種好處,紙券發放的數量壹再增加,幾天的時間就已經超過五萬貫了。就連皇宮裏也把手中的大量存茶和香藥之類來換了購物券,今天的賞賜就幹脆直接發券了。
  三司以前處理這些物品都是分散在各個院倉,最大的出貨渠道就是發放官員俸祿的時候折支,弄得上下不便。現在俸祿改為發實錢了,這個渠道不再起作用,主要靠在鋪子裏面銷售。這些物品能成為硬通貨,自然不愁銷路,只是京城的市場有限,積存了這麽多年的貨物要變現需要時間,現在主要是靠新場務裏的產品周轉。
  徐平和李璋兩人好奇,轉到了鋪子前面,迎面正撞見從壹邊走來的壹群館閣官員,包括王拱辰、歐陽修和尹洙等人都在。
  看見徐平,王拱辰等人忙上前行禮。
  徐平問王拱辰:“妳們怎麽這麽多人壹起來?又不是飲宴喝酒,要約時間。”
  王拱辰從袖子裏掏出壹疊紙券,在手裏拍了拍,笑道:“今年端午賞賜,宮裏發了紙券出來。這券只能買三司鋪子裏的貨物,當然要早點買回去早用,怎麽能閑放在手裏。”
  徐平看看其他人,都壹起點頭。紙券壹旦到這些人手裏,跟大戶人家可不同,很快就會回流到三司的鋪子裏,相當於加快了流通速度。現在惟壹的麻煩,是三司用購物券兌來的茶和香藥之類占用了資金,要趕快出貨。這個時候就顯出在其他路的各州府有分鋪的好處了,散貨快速,而現在只能讓公吏帶著到附近幾路散貨收購原料。
  見人群後面的歐陽修低著頭沒有說話,徐平想起前些日子與他賭氣打的那個賭,當然現在兩人地位相差太遠,自己沒有必要跟他計較,只是笑著搖了搖頭。
  其他人心知肚明,也知道歐陽修壹時抹不下臉來,壹起笑著拉他進了鋪子。
  徐平對李璋道:“走,我們也進去看看,節日進了,買點禮物帶回家去。”
  壹個多月的時間,這間鋪子的規模已經大了很多,不少以前的空地都利用起來。而且現在鋪子裏不只是賣新場務裏產的貨物,而且加了許多從其他地方收購來的物品,越來越向著百貨商店靠攏了。
  諸如襄州的漆器,並州的剪刀,廣南西路的糖和苧布,京東路的絲綢,益州路的蜀錦等等,這些這個年代的有名產品,鋪子裏現在都有賣。而且還有壹些小玩意,譬如針頭線腦,帽子靴子,雨傘菜刀,鋪子都找了固定的進貨來源,貨物比外面更全更好。
  百貨商店最重要是全,這壹點上天下再沒有壹家能夠比得上三司。
  只是三司以前斂財多是用非商業的方法,榷貨專賣,甚至是強買強賣,生意壹虧本便就讓民間買撲,無人承買便就指定人承買,反正從來不做賠本的生意。如今徐平開新場務開商鋪,才算是正正經經開始做生意了,貌似效果也不錯。
  在鋪子裏轉了壹圈,徐平對李璋道:“今天的人果然是格外地多,平時也不覺得,到了這個時候才覺得京城裏的官員果然是不少。”
  李璋笑道:“哥哥,莫要忘了還有我們這些人。殿前司和閤門的兵將也都是有賞賜的,還有皇城司的親近人員,真要說起來,人數未必比京城的官員少。”
  徐平想想,點點頭。皇上身邊的人,隨便壹個也都是有點官職在身上,向臣僚賞賜財物,自然少不了他們,而且還要更多更好。
  壹樓是大眾用的日常物品,二樓則多是奢侈品,徐平和李璋在壹樓轉了壹轉,便信步來到了二樓,看看有什麽稀罕之物。現在鋪子裏賣的東西越來越多,連徐平也說不準裏面的貨物了,特別壹些土產之類,很多徐平都沒有聽說過。
  上了樓,先就看到聚在壹起的那些館閣官員,正圍著書架挑書。
  新場務裏的紙坊已經開始大量生產,各種紙張源源不斷地被生產出來。首先受益的就是印刷業,新印的書三司印書局和國子監已經普遍采用活字和銅版,使用油墨,以前的紙張不再適用,而必須使用三司出的印刷用紙。這樣印出來的書更加精美,紙張挺括,而且成本也比以前降低不少,品種和印刷數量也急速增加。
  這處鋪子裏便在二樓專門開辟了壹處專門賣書的地方,類似於徐平前世的書店,不但的書的品種是前所未有的全,而且還可以試閱,迅速就在京城打響了名氣。
  以前的讀書人喜歡逛大國相寺的地攤,沒準就能淘到其他地方見不到的絕版書,或者罕見的石碑拓本之類。前些日子徐平派人專門去相國寺搜尋了幾次,組織人力印了不少古書出來,豐富了這裏的庫存。如今鋪子裏這處專門賣書的地方,已經成了讀書人最愛光顧的所在。購物券竟然能夠買書,實在是他們的壹大驚喜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