壹世富貴

安化軍

歷史軍事

  穿越到北宋仁宗年間,金榜題名,卻因為得罪太後,被打發到嶺南為官。從邊疆小官做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三百六十章 購置新宅

壹世富貴 by 安化軍

2018-6-29 15:22

  李璋看徐平的樣子,笑道:“怎麽不是他?換壹個人,誰會下這種劄子?”
  徐平搖搖頭,還是有些想不明白。
  “哥哥啊,妳是太不把自己當回事了,才想不明白。如今獻俘大典在即,妳可是打破交趾時的主事人,戰功在這裏,滿朝文武哪壹個能比?下這種劄子,但凡大典之後京師物價有壹點波動,還能在政事堂呆下去?宰執哪個肯做!也只有王隨相公,年紀大了,早就上書求致仕,敢如此壹搏。說中了,搏壹個名聲,就是估算得錯了,無非是致仕而已!”
  聽著李璋的話,徐平漸漸有些明白。事情的背後終究還是立著壹個呂夷簡,他曾經對自己施恩,但施恩是要圖報的,自己回來不久就這樣與他對著幹,他總得有回應。讓王隨出面,失敗了損失也不大,而且與徐平也沒有撕破臉面。依呂夷簡的為人,這種事情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承認自己指使的,事後無非壹切都推在王隨身上,就當他老糊塗了。
  朝中誰不知道呂夷簡結黨植私羽,甚至與宮內大紅人閻文應私交匪淺,但卻從來沒有人抓住他的把柄。為官當政,這也是罕有人能及的本事了。
  徐平把事情想通,笑著搖了搖頭。或許呂夷簡是為執政太久了,忘了為什麽太後和皇上都少了不他,讓他長時間地坐在宰輔的位子上。不是因為他多植黨羽,而是因為他做事精明,為人圓滑,能夠在任何時候都保證朝政不出大亂子。如今這樣做,反而是舍本逐末,早晚會因為這種事情倒臺。
  回京的路上,徐平見過丁謂,知道壹個能力超群政績卓越的宰執大臣在認不清自己的時候,會落到什麽下場。僻處邊遠小州,活著甚至連接近京城壹步都不行。在襄州也見過胡旦,狀元出身,才氣過人,因為結黨鉆營,晚年是如何淒涼。
  身居高位,時間久了難免會藐視天下人,以為天下舍我其誰。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實際上不過是壹朵浪花,會被滾滾洪流席卷而下。
  想明白了,徐平的心情反而徹底放開。真正讓徐平耿耿於懷的不是被打擊,而是自己的奏章真地文理不通,這麽多年的辛苦不起壹點作用。如果只是壹次政治上的敲打,那又何必放到心裏去,歷史的大潮面前,這些小手腳有什麽用?自己挾戰功回朝,在邕州的政績都是實打實的,會因為這麽壹件小事影響仕途?
  與李璋碰了酒,徐平絕口不再提此事,而只說些閑話。
  “後天,阿爹就從黨項回到京城了,已經派了家仆回來。唉,說起來朝廷的差事就是麻煩,明明已經到了管城縣,走快壹點壹天就回來,偏偏要陪著黨項使節多呆壹天。”
  李璋喝著酒嘆氣。
  李用和這次回來,肯定是要升官的,本來趙禎派他去就是這個目的。李璋也想跟著沾沾光,升升官,在外面謀個職事幹。閤門那裏雖然在皇宮裏離皇上近,又是清貴職事,但規矩實在太多,讓人束手束腳。而且這個年代閤門官員升職也沒有特別的優待,跟外面的武臣比起來升得實在不快,不是多麽讓人留戀的地方。
  但皇上身邊的人,壹放出來官職就提上去了,這才是閤門這裏吸引人的地方。
  黨項元昊,哦,現在還叫趙元昊,徐平可還記著呢。不過他前世的歷史壹般,只記得跟西夏發生戰爭是在慶歷年間,在好遠裏主持做戰的有範仲淹,有韓琦。現在範仲淹還在朝裏當著諫官,韓琦帶著直集賢院監著左藏庫,是自己在三司裏的同僚,也不知道西夏哪年反。說起來自己有戰功的人,也不知道到時候會不會扔到那裏去。
  喝兩杯酒,便不再想這些煩心事,心中壹動,問李璋:“對了,我記得妳前些日子說舊宅子那邊有什麽事,是鄰居要典賣不是?”
  “是啊,煩死個人。聽說是個兩浙商人,做生意賺了些錢,想在京裏買個宅院住下來。城裏面的好地方他又買不起,便看中了那裏,價錢不貴,離著汴河又近,容易照看他的生意。我家那裏現在也沒想好要不要留下來,哪裏肯給他畫押?壹下換了這麽壹家,到時我們宅子又不好賣了。妳也知道,這種外地商人很煩的,好多人不願與他們為鄰。”
  徐平點點頭,心裏琢磨。
  此時典賣房屋,親鄰是有優先權的。要賣房子,先問自己的親戚有沒有要買的,再問四下鄰居,都不願意而且在房契上畫押才能賣出去。當然這政策最大的弊端,是有時候官府會強買強賣,尤其是屬於官家的房屋,有時候要轉讓,也懶得找什麽承買人,便強行指定鄰居收購,妳買也得買,不買也得買。
  想了壹會,徐平對李璋道:“那處宅子要是妳家決定不住了,不如就轉賣給我家。中牟那裏還是離京城太遠了,壹來壹回就要壹天,我也正要在京城附近找處別業。妳家那裏正在城門外,來回方便,我買來修整壹下,閑來可以過去透透氣。”
  李璋問道:“太小了些吧?如今妳官位到了郎中,再住那樣小的宅院不舍適。”
  “妳不是說四鄰也想都要賣房子嗎?妳先去買下來,然後壹起轉賣給我家,地方不就大了嗎?京城裏官員同僚多,有處城外的宅子也好時常聚聚,攢點人脈。像今天這種事情,不能總是要妳來說給我聽。”
  “也是,哥哥妳家裏錢多,也不在乎把周圍鄰居的家宅壹起買過來,整治壹下,就是壹處上好的別業。妳們讀書人,京裏現在都流行什麽詩社什麽的,也有個地方。”
  “說得也是,以後在京城為官,多認識點人總是不錯。”
  徐平心道,說我家錢多,話是不錯,但今日已非昔時可比,兄弟家錢也不少了。關鍵是有那麽大壹個國庫,皇上看在親生母親面上,不時就有賞賜到李家,連京城裏的新家都是內藏庫撥錢買來,然後又撥錢整修壹新。這還是李用和謹慎謙讓,不然現在李家裏裏外外早成了京城裏的富貴人家了。
  說起詩社,這個時候正是興盛的年代,文人士大夫大多都參加那麽壹個兩個。真正意義的詩社興起沒多少年,前唐時的大多都是文人期集,沒有固定時間,沒有固定地點,更加沒有固定經費。入宋以後,詩社才興盛起來,都是有固定成員,而且交會費,定時舉辦的。在京裏聯絡人脈,這倒是壹個不錯的辦法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