壹世富貴

安化軍

歷史軍事

  穿越到北宋仁宗年間,金榜題名,卻因為得罪太後,被打發到嶺南為官。從邊疆小官做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二百九十二章 傾國之戰

壹世富貴 by 安化軍

2018-6-29 15:22

  黎奉曉沈默不語。
  他只是壹個將軍,帶兵打仗的,李佛瑪說的那些他不需要考慮,他只要李佛明確告訴他,打不打,怎麽打。若是按現在情況,只聽李明信滿口胡說,什麽只有六千廂軍,卻莫名其妙就出來數千騎兵,滿山的滾木礌石,還有撲不滅的大火,成千上萬的砲手弩手,依著這種混亂消息沒人敢去打仗。
  看了李明信壹眼,李佛瑪的神情冷崚起來,對黎奉曉道:“我記得先前就有消息,邕州那裏有個蔗糖務,能夠組織數萬鄉兵。我們都不把這些鄉兵當回事,如果,那些鄉兵真有壹戰之力呢?”
  黎奉曉搖頭:“行軍打仗不是兒戲,隨便捉個人就能上戰陣。鄉兵說到底也是鄉兵,是民不是兵,搖旗吶喊還說得過去,戰陣沖殺絕不可能!”
  李明信腦中靈光壹閃,抓住了壹根稻草壹般,高聲道:“將軍這話說得就有些差了!那些鄉兵可不是民,我聽人說,蔗糖務最早的人就是廂軍除籍退下來的,重新拿起刀槍,可不就又是兵了!”
  李佛瑪轉頭沈聲問李仁義:“這話可是真的?”
  李仁義從容不迫地道:“確實如此。微臣也曾經跟陛下提過,那個蔗糖務提舉徐平初到邕州的時候,苦於沒有人手,便把福建路到廣南西路的更戍廂軍留了下來,入蔗糖務做活。不過這都是前幾年的事,到了這兩年福建路兵源不廣,這事情便就停了。現在蔗糖務招人,最多的是邕州本地土人,其次才是福建路來的移民,除役廂軍已經沒有了。”
  “那麽,妳說蔗糖務裏有多少除役廂軍?”李佛瑪看著李仁義,面色凝重地沈聲問道。
  “依微臣得到的消息,當在壹萬人到兩萬人之間。”
  李佛瑪點點頭,對黎奉曉道:“是了,邕州必然是把先前的除役廂軍又重新征招起來,這樣他們便有了兩萬多兵馬,又是以守對攻,陳常吉之敗也說得過去。唉,是我們以前大意了,總以為邕州壹地,隨便就能收拾。”
  黎奉曉閉上眼睛,盤算壹會,才開口道:“若是這樣說,倒也說得通。不過話又說回來,那些除役廂軍已經離軍多年,按說重新征召也壹時經不得戰陣。不過想來宋人自有辦法,我們不在這上面費神。現在算來,在諒州宋有大軍兩萬多人,又據有地利,要攻取那裏可不容易。”
  無論裝備和戰力,交趾的主力與大宋的廂軍都相差不大,由於各種條件限制,交趾還沒有能力大規模裝備大宋禁軍那樣的豪華軍隊。李佛瑪對這壹點心知肚明,如果邕州是兩萬正式編制的禁軍,他根本就不會再打諒州的主意,別說是富良江以北,就連升龍府都得小心翼翼地才能守住。
  哪怕就是兩萬廂軍,也是硬骨頭,已經不是壹支偏師能夠對付的。
  手支額頭,李佛瑪在王位上很長時間都沒有說話。
  打還是不打?這是壹個艱難的選擇。
  打就要冒風險,壹旦戰敗,現在已經糜爛的局勢很可能壹發不可收拾,外敵入侵,內亂也有可能再起,王位能不能再坐穩都是兩說。
  但要是不打呢?大宋據有諒州,可不是以前在邕州的時候,向南再無險阻,勢力延伸幾乎是必然。哪怕就是大宋自己收斂,地方的土官也會主動去投靠,大宋和交趾哪條腿粗,傻子都分得清楚,陳公永已經做出榜樣了。
  北方動蕩,人心不穩,又沒了廣源州遮蔽,西北的大理和哀牢會放過這種送上門的機會?主動出擊是必然,富良江以北,西道江和武定江上遊,都將不再是交趾所有。到了那個時候,別說壹切雄心壯誌都灰飛煙滅,就連根本之地升龍府到長安府的地帶都直面威脅。
  再加上占城,南北夾擊,僅靠幾州之地可以應付?
  李佛瑪閉上了眼睛。
  這種景況不難想象,四面都是宿敵,壹只猛虎在上面虎視眈眈,自己在升龍府也別想睡壹個安穩覺了。
  若以後世地理來論,此時交趾的精華地區新都升龍府到舊都長安府,就是紅河下遊三角洲,地方相當狹小。這裏物產豐富,人口相對密集,是支撐王霸之業的根基之地,但必須有外圍做藩屏。壹旦失了外圍,就成了別人眼裏的肥肉,沒有戰略縱深做回旋,來敵還可以借助豐富的物產籌糧,想守是無論如何都守不住的的。
  猛地壹拍坐下王位,李佛瑪擡起頭來,堅定地道:“打,這壹仗不得不打!哪怕就是傾全國之力,把國運壓上,也得把諒州奪回來!”
  黎奉曉沈聲道:“聖上可是下了決心?”
  “不錯!要想保住交趾,就必須打下諒州!晚打不如早打,壹定要壹戰定江山!於我交趾來說,大宋猶如壹座山壹樣,如果讓他們在諒州紮下根來,日後就再也難以驅除。現在乘他們立足未穩,把他們趕回山北去!”
  黎奉曉點頭:“聖上擔心的是。不知這壹仗要如何打?”
  李佛瑪盯著黎奉曉,鄭重地說:“如今南邊占城未退,東北蘇茂州之亂未平,我不能輕離升龍府,這壹戰拜托將軍!”
  “食君之俸,忠君之事!微臣但憑聖上差遣!”
  李佛瑪輕呼壹口氣:“宋軍在諒州兩萬兵馬,——但剛剛壹場大勝,所謂的鄉兵,這個農忙時候,必然不會還守在諒州!”
  說到這裏,李佛瑪轉頭看著李仁義。
  李仁義沈聲道:“據微臣所知,上次戰事壹結束,諒州的鄉兵就開始解散各回本部。蔗糖務的主業就是榨糖,現在還是榨糖季。”
  李佛瑪點頭:“諒州那裏,現在想來只有六千廂軍了。宋軍要想再把廂軍招集起來,未必比我們行軍更快!”
  說到這裏,李佛瑪身子前傾,看著黎奉曉:“但我還是依諒州那裏兩萬宋軍布置,以免再出意外。升龍府周圍有我交趾精兵四萬兩千人,我只留五千守護王城,其余人馬,交付將軍。”
  李仁義聽著吃了壹驚,急忙道:“陛下,這樣怎麽使得——”
  李佛瑪壹伸手阻止李仁義後邊的話,對黎奉曉道:“我以傾國之兵,盡付將軍,壹戰而下諒州!大丈夫欲成非凡功業,當斷即斷,此戰關乎我交趾國運,將軍凱旋,當是我交趾第壹功臣!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