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第壹臣

青史盡成灰

歷史軍事

在塵土飛揚的大路上,壹大壹小兩個孩子,緩慢前行。 他們的旁邊是空曠的原野,只有寥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

大明第壹臣 by 青史盡成灰

2022-12-9 22:32

  “李先生,妳這壹招,南北輪換。當真是用心良苦,立意甚妙。過去總有人說妳不如張先生,其實咱心裏清楚,妳和張相,各有千秋。如今天下漸漸太平,內政重擔,超過軍務。有些事情上,咱更要仰賴妳的智慧啊!”
  天可憐見,多少年了,終於從朱元璋的嘴裏說出贊嘆自己的話了……李善長頓覺死而無憾,恨不得立刻替老朱沖鋒陷陣,神擋殺神。
  只是李善長沒有註意到,朱元璋臉上那壹絲似有若無的笑。
  而幾乎與此同時,好幾位尚書重臣都暗暗搖頭。
  自此之後,李相公只是天子爪牙鷹犬罷了,根本照顧不了大家夥,還需要尋找合適的人才行。
  胡惟庸,楊憲,同時身軀壹振,兩個人似乎窺見了機會。
  大明這個朝局,十分有趣。
  朱元璋英明神武,高高在上。
  從老朱這裏,拿不到什麽好處,除非為國效力,論功行賞。
  人家開國天子,也用不著順著下面的人。
  僅憑老朱壹個,就可以對抗所有官吏。
  而另壹邊,張希孟不群不黨,專心他的學術,從最頂層構建大明的未來。
  這倆人都屬於超然物外,各管壹攤,偶爾合作的狀態。
  他們之下,可以拿出來分配的利益就不多了,這也是李善長這個首相的權柄所在。
  而李善長壹旦徹底追隨天子,成了朱元璋的鷹犬,那麽意味著留給朝臣的東西,就著實是太少了,少到了大家夥無法忍受。
  對於群臣來說,朱元璋和張希孟是他們暫時沒辦法處理的,而李善長就相對容易壹些,把這位搞下去,另外推舉壹個更能照顧群臣的人上去,讓他擔任丞相,似乎是不錯的選擇。
  所以說人在宦海,身不由己。
  禮部陶凱就那麽願意觸怒龍顏嗎?
  沒辦法啊,作為最弱的尚書銜所有者,他沒法不說話,禮部已經連著折損兩個尚書,成了諸部的弟中之弟。
  他要是不趁機刷點聲望,只怕會被所有人嫌棄。
  所以他寧肯跳出來,說了那麽壹大堆的鬼話……這不是好壞之間的選擇,而是兩種死法選壹個的問題。
  死在天子手裏,沒準同僚還能感念他的好處。
  若是死在同僚手裏,那就真的遺臭萬年了。
  他很幸運,朱元璋沒有殺人。
  他又很不幸,老朱選定了他,加入北上團隊。
  朱元璋將各部官吏分開,從中挑選壹批尚書侍郎,每壹部至少壹人,多的會有兩個以上,然後又調集了壹堆屬官書吏,總計超過了三百人。
  事已至此,猶嫌不夠。
  老朱又從國子監、翰林院,抽調了壹批讀書人,使得整個北上團隊達到了八百人之多。
  “妹子,咱跟大家夥說過,要壹起痛飲燕山,少不得要親自北上,應天這邊,還要妳來辛苦壹下。”
  馬皇後也不意外,反而點了點頭,“是該去了,我要不是家裏面壹堆的事情,孩子們又小,我也想去看看燕雲大地。”
  朱元璋笑道:“沒事的,過些時候,等太子大了,能夠監國,咱們就壹起北上。”
  馬皇後頷首,她又道:“重八,我聽說妳有意分封藩王,可是這麽想過?”
  老朱壹陣錯愕,隨後嘆道:“妹子,咱也是沒有辦法,妳瞧著這幫東西,嫌棄北邊辛苦,不願意承受風沙。身為咱的孩子,等年齡大了,能扛起事來,少不得要派他們北上才行。”
  馬皇後久久無言,竟無法說什麽,只是長長壹嘆。
  以藩王戍邊,未必是什麽好的選擇。
  可問題是也要有選擇才行啊!
  朱元璋又跟馬皇後交代了許多,隨後他率領著龐大的隊伍,從應天起身,北巡燕雲。
  得知天子北上,應天的百姓扶老攜幼,壹起出來,歡送朱元璋。
  燕雲之地終於回來了,上位可要替大家夥好好看看,再也不能丟了。
  朱元璋看了看身邊的朱升,忍不住感嘆道:“百姓期盼光復故土,壹片赤誠,咱心裏也暖呼呼的。只是咱想不明白,何以百姓如此,百官不能如此?”
  朱升老臉微紅,這事情不復雜啊!
  百姓自然是盼著國家好,自己也好。
  心思最是單純不過。
  可這些官吏怎麽會那麽想?
  君不見壹個復旦學堂都鬧出了那麽大的動靜,現在硬生生多了好幾省的地盤,分出了壹半的好處不說,還要他們辛辛苦苦北上。
  可不是誰都有著家國情懷,也不是誰都想著立功立言,名垂青史。能安安穩穩過舒心日子,誰又願意喝風吃沙子?
  “上位,以老臣看來,日後必定要對北方官吏多加優待,不使為國操勞之人傷心!”
  朱元璋點頭,“這話說得有理,只是咱以為根本之道,還是讓北方能夠恢復元氣,重現生機。若是提到北方為官,不再畏懼惶恐,甚至是欣然前往,才算是恢復有成!”
  朱升眉頭壹動,忙道:“上位如此用心,果然是遠出常人,非同壹般。老臣五體投地,只是,只是……”
  他吞吞吐吐,朱元璋笑道:“只是很難是吧?”
  朱升點頭,感嘆道:“確實如此,老臣聽聞,北方遍地都是蒙古貴人牧場,長滿牧草,想要恢復田畝,種上莊稼,就需要許多功夫。更不要說別的了。其實,其實禮部的那些議論,未嘗沒有道理……”
  朱元璋呵呵壹笑,“確實有理,只可惜他們的道理,不是國家的道理!現在北方胡人眾多,牧場遍地,風俗迥異,不便治理。正因為如此,才應該迎難而上,移風易俗,勵精圖治!這是正辦!而不是渲染困難,逃避責任,身為朝廷命官,吃著咱的俸祿,就想著清閑安逸,毫無作為。這樣的官吏,更加可惡,從今往後,咱非要把他們派到最艱難的地方,做最困難的事情。做不好就公告天下,讓他們遺臭萬年!”
  “記住了,在咱的手下,要麽好好幹活,要麽就趁早滾蛋,屍位素餐,怠惰政務,別想有好下場!”
  老朱殺氣騰騰的宣誓,很快傳遍了整個北上團隊,尤其是那幾百位官吏和學生,頓時戰戰兢兢,不勝惶恐。
  天子說到做到,他們現在是騎在了老虎背上了,要麽拼著老命,風裏雨裏,幹出壹點模樣,要麽就讓報紙宣揚的人盡皆知,身敗名裂。
  真是絕了!
  這個朱皇帝,太難伺候了。
  就在眾人的惴惴不安中,朱元璋的船隊再壹次到達了濟寧。
  可算是故地重遊了,當初北伐的時候,朱元璋就到了這裏,駐紮過壹段時間,彼時孔家父子還在碼頭勞作,弄出了不少笑話。
  如今再次駕臨,朱元璋發現碼頭明顯比過去忙碌了許多,在岸邊多了不少商鋪,什麽酒樓客棧的數量,也在增加。
  盡管官吏們視燕雲為化外之地,但是對於商賈來說,只要有錢賺,就算是番邦蠻夷,也是願意去的。
  朱元璋看在眼裏,倒是略感欣慰,這個天下,到底不只是這幫蟲豸,不然他非得氣死不可。
  老朱稍作停留,除了地方官吏恭迎天子之外,在歡迎的人群中,朱元璋還看到了壹個熟人,前任禮部尚書錢用壬。
  現在復旦學堂的提舉,主要負責學堂建設事宜。
  老朱看在眼睛裏,突然來了些興趣。
  “錢用壬,咱當初把妳派到山東,妳可是吃了苦了!”
  錢用壬慌忙拜倒,“陛下,罪臣這段時間,捫心自問,過去自己貪圖安逸,不敢有所作為,實在是辜負了陛下的信任,辜負了大好年華,罪臣該死!”
  朱元璋微微冷笑,他早就不會被這種話語欺騙了。
  “錢用壬,妳當真是這麽想的?”
  錢用壬突然磕頭作響,“回陛下的話,罪臣不敢胡言亂語,實不相瞞,最近臣這裏來了壹個客人。”
  “什麽客人?”
  錢用壬略微遲疑,能不能鹹魚翻身,就看這壹次了,他把心壹橫,這才鼓足勇氣道:“陛下,此人是錢唐!”
  “錢唐?”
  老朱稍微想了想,終於記起了此人。
  當初在白鹿洞書院,就是這人說是要為孔孟而死,後來被張希孟發配回家,只許種田讀書,連外出都要請求路引。
  怎麽,他來山東了?
  “去把他叫來。”
  不多時,壹個面皮微黑的年輕人快步走了進來,離著老遠,就跪倒地上。
  “草民拜見吾皇萬歲!”
  朱元璋看了看,似乎比當初瘦了些,也沒有太大變化。
  “錢唐,妳不在家裏讀書,怎麽來山東了?妳又如何得到了路引?”
  錢唐忙道:“回陛下的話,草民上報,要來驗證張相公的壹句話。”
  “張相的話?什麽話?”
  錢唐深溪口氣道:“張相說過,朱熹論述正統,何等精妙,也掩飾不了高粱河之敗!唯有勝利,才能解決問題!”
  朱元璋眉頭微皺,“張先生是這麽說過,如今大明已經光復燕雲,妳又有什麽好說?”
  錢唐磕頭作響,“草民無話可說,草民只想前往燕山瞧瞧,想知道究竟是何等險峻之地,讓人如此魂牽夢繞……只是草民到了山東,道路艱難,盤纏,盤纏也不夠了……”
  朱元璋看著錢唐,盡管這個家夥有些迂腐,但竟然能主動北上燕雲,比起朝中的那些東西,還是要好不少的!
  果然,差距都是比較出來的。
  “那好吧,咱捎妳壹程,共同北上吧!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