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順1730

望舒慕羲和

歷史軍事

“咱太祖皇帝滅朱明,是報當年朱溫滅唐之仇。壹報還壹報啊,李唐家的江山被朱溫滅掉,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699章 少不入川

新順1730 by 望舒慕羲和

2022-12-9 22:06

  雖然劉鈺很想把這些商賈當人看,但對付猴子的朝三暮四手段,卻也真的是有效。
  這些商賈自來如此。
  辦事之前,恨不得每個官員都是貪官,最好是個官就能收錢辦事。
  辦事之後,恨不得每個官員都是青天,不貪不占不克扣不索賄不求報效不攤派。
  疏浚從宜昌到重慶的纖夫路、河灘道、暗礁。
  這筆錢,當做權錢交易,從朝廷手裏買下壟斷權和朝廷對他們地租問題的解決,他們會非常高興。
  這筆錢,等著他們真的壟斷之後,再從他們手裏收,那就要被整天抱怨,覺得朝廷索要無度:修三峽水道,關我們毬事?
  官運、商銷,我們產,那運輸和銷售和我們壹點關系沒有,合著三峽沈船率高,老百姓就不吃鹽了?
  只要吃鹽,我們就能賣出去,憑啥我們出錢修三峽水道?
  要是朝廷把三峽水道包給我們,過壹條船,我們就抽壹筆過路稅,那我們也不修。
  除非有別的路可走,否則修不修都要走這條水路,那修它作甚?
  是以劉鈺直接拿出對付猴子的三四、四三手段,這陜西商人果然非常高興。
  這話得看從誰的嘴裏說出來。
  哪怕是要錢的貪官,那也分三六九等的。
  有的是明碼標價,給到錢,那是真辦事。有的則是收了錢也不辦事。
  而劉鈺在商賈這邊的信譽,打了二十年的基礎,信譽是非常高的。
  看上起,這像是壹場和朝廷、和皇帝做的權錢交易。
  劉鈺只是皇帝的白手套,替皇帝收錢。皇帝收錢之後辦事,保這些商人壟斷川南鹽業,順便以暴力機器解決地租問題。
  那這筆錢,就花的非常值了。
  “國公所言甚是。”
  “吾等自秦入蜀,素知蜀地產錦不產棉,百姓所用棉布,皆產自江漢。若能修繕三峽水道,也算是我等秦人為蜀人做了些善事。”
  劉鈺呵呵壹聲,心道他媽的妳們這分什麽秦蜀的話,那妳們的鹽還是人蜀人的鹽呢,妳們靠捯飭軍需後勤賺的第壹桶金還是江南的銀呢。用四川的鹽的錢修三峽水道,算個錘子的秦人為蜀人做善事?
  不過劉鈺也懶得計較這些,甩出去壹套三峽水道的整修方案道:“夔州府尹、奉節縣令等,早就上疏請修三峽水路,各色方案所用銀耗,皆有定案。”
  “只是如今朝廷正忙於修治淮河,事有輕重緩急,此事壹直擱置。”
  “我算了算,原本修纖夫拉纖路、修險灘的錢,約莫五十萬兩。”
  “而如今不比以往,科學院自有專門炸石頭的炸藥,又兼有了浮標航道之法,這些都加進去,又要加增20萬兩。”
  “松江府那邊的海商,因著要這邊的鋅錠,我準備給鋅錠加個5%的基礎建設稅。他們倒也乖巧,直接辦了個包年,提前交了10萬兩。”
  “剩下的,也不能全讓妳們出。陛下聖明,出內帑2萬兩。戶政府再出個8萬兩,夔州府的商賈出個10萬兩。還剩下40萬的大頭,妳們拿吧。”
  40萬兩,還真不多。
  哪怕是朝廷給解決的地租錢,真要是辦起來,也不止這點錢。
  這陜西商人算是入川陜商的帶頭大哥,在商人中頗有威望,心裏算了算,自覺大賺,忙道:“這錢自是我們出大頭。除此之外,我們是在愚鈍,不知道還有什麽要做的,還請國公提點提點。”
  劉鈺笑道:“再就沒什麽了。就是妳們的子弟,別在西京也別在四川了。去京城或者松江府,去開開眼界,看看外面的世界。”
  “這可不是周鄭交質啊,妳們也沒這個資格交質。就妳們這點資本,江南資本隨便動動指頭,妳們就萬劫不復,朝廷都用不著用朝廷手段弄妳們。”
  “近水樓臺先得月,這個道理,妳們應該比別人更明白。”
  “鹽,總是有盡頭的。總要學會新的發財手段,商貿方向。否則,朝廷這邊也不高興,我也不滿意。”
  對這個要求,陜西商人也只能連連稱是。
  暫不說這裏面的道理,只說朝廷給出的這些條件,他們不得不答應。
  他們現在還真就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格。
  先領著他們去科學院轉了壹圈,既是為了推廣技術,也是為了恐嚇。
  如果他們不接受,那麽似乎朝廷轉身就會去扶植壹個願意答應這個條件的王二麻子、趙三狗子,而且扶植起來非常容易。
  不缺資本,也不缺技術。
  至於道理,陜西商人也不得不承認,劉鈺說的這個道理確實是這麽個道理。
  他也明白劉鈺說的意思。
  他們能夠在四川站住腳的根本原因,就是“我亦無他、唯手熟爾,而川商對販鹽壹事尚不手熟。”
  之所以他們能夠手熟,因為他們之前在兩淮販鹽。
  他們是兩淮鹽業的競爭失敗者。
  就像陜西商人之前自己和劉鈺說的那樣,壹些西洋詐術騙術,都是先在東南流行。等著東南的人不好騙了後,拿到北方和西北西南,也就很容易騙到很多人。
  這就是所謂的近水樓臺先得月。
  而陜西商人在兩淮商戰中壹敗塗地,但在販鹽上,打不過徽商,那還打不過川商嗎?
  作為此時全天下第二精通販鹽的商人團夥,打不過第壹很正常,排後面的打起來還是頗為容易的。
  而劉鈺的意思,是說讓他們的繼承人,家族嫡子們,出去看看,不要這輩子就只會賣鹽了。
  再往內裏說,如果說只會賣鹽,這麽說也不對。
  而是說,如果沒見識過別的、不開眼看別的產業,鹽業是有盡頭的。
  到了盡頭之後,賺的錢用來幹啥?
  吃?喝?玩?樂?
  這些,花幾個錢呢?
  能壟斷食鹽業的,就可勁兒花,能花多少?
  賺的大量利潤,在不懂其余行業的情況下,必然會流向三個方向。
  買地。
  放貸。
  科舉——既包括苦讀,也包括捐錢給朝廷換功名,大鹽商要買的話,壹般十萬兩銀子起步。
  這種捐是要看準時機的,比如鬧災了,這時候哢嚓壹下捐出十萬石糧食,朝廷不給個統治階級入門券能行嗎?
  廣義上說,買地、放貸,也屬於工商業。
  總不能把金融、地產,扔到工商業之外吧?
  買地又不是自己種,標準的金融屬性,怎麽能不算商業活動呢?
  但,這不是劉鈺想要的工商業,也不是朝廷想要的工商業的。
  故而在大順這個特殊的國情之下,買地和放貸,是被排除到工商業這個概念之外的。
  是以,劉鈺的意思是說,如果只會“鹽業”這壹個工商業相關的東西,那麽日後就肯定只能圍著鹽打轉兒。最終鹽飽和之後,就會投向非工商業概念的買地、放貸上。
  包括大順朝廷在內,對這種情況都是不想看到的。
  對大順朝廷、對皇權來說,買地帶來的兼並,是王朝的毒藥,歷朝都會有壹些抑兼並的意識。
  雖然土地制度不變都是做無用功,但不代表皇帝沒有這個意識。
  看上去,劉鈺也是在做無用功。
  就像是劉鈺在勸這些人,說多去外面看看,外面有的是女人,不要老盯著身邊的這幾個。
  但現實是,走出去看看,外面女人確實多。
  結果回頭壹看,還是身邊那幾個是最美的,那出去看看有什麽意義呢?
  就現在大順而論,用物化女性的方式做類比,工商業裏比“買地收租、放高利貸”更“美”的“女人”,有幾個呢?
  如果沒有,唯壹的解決辦法,就是把“最美”的那幾個殺掉。殺掉之後,之前排不上號的,就足夠吸引人了。
  劉鈺稱之為白雪公主的後媽理論:如果我怎麽打扮都不能最漂亮,那麽就用暴力手段殺死最漂亮的,最是有效。
  歷史給出了這種殺法,而來到大順所見的現實,也治好了劉鈺最後的壹點美好的幼稚幻想:好像除了那種殺法之外,還真沒有別的辦法。成功只能動土地、而動土地只有那麽辦才能成功。
  歐洲資產階級的土地訴求,是從貴族手裏要地,為的是資本為王,自由買地;大順這邊的土地改革,是不讓累積的資本吃地。完全兩個方向。因為哪怕均田也沒有用,均田之後不變土地制度的話,新壹輪的兼並又會迅速開始。
  現在劉鈺讓他們的子弟去外面,不要窩在四川陜西,只是希望萬壹有那麽壹兩個腦子不好使的,居然不吃喝嫖賭,不買地收租的,竟琢磨著要幹實業。
  廣撒網下去,怎麽也能有那麽三五個不那麽“正常”的,竟有振興天下、興辦實業以強天下之心的。
  再者,也是為日後壹些大型工商業能賺錢後,由這些人的子弟做個穿針引線的作用,方便將來拉動川鹽資本投向壹些劉鈺希望投的地方。
  這個穿針引線的意義,還是很大的。
  都憋在四川陜西,二十年後,全是壹群紈絝膏粱。會吃喝享受,會坐享其成反正鹽也不愁賣,會買地收租那個是個人就會穩賺不賠,剩下的便都不會了。
  四川是好地方,但少不入川,這些人最好還是出去看看、出去見識見識。
  陜西商人覺得劉鈺這幾年在松江府搞得風生水起,若是能讓自己家族的子弟們去學學,倒也不是壹件壞事。
  就像自己這群人,靠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,兩淮的失敗者在四川卻所向披靡。去學學、看看、接觸壹些新的行業,那肯定是沒壞處的。
  況且聽說新學學問,也教算賬、工商等學問。走正途科舉,也知道其中難度。而科學所學,對工商等又無益處,也算是去學壹身本事,將來就算回來繼承家業,那也有些好處。
  再說了,不去也不行。既選了這條“近路”,那也不得不承受朝廷的諸多條件。世上哪有只有好處、沒有壞處的事兒,有這等事,哪能輪得到自己?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