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順1730

望舒慕羲和

歷史軍事

“咱太祖皇帝滅朱明,是報當年朱溫滅唐之仇。壹報還壹報啊,李唐家的江山被朱溫滅掉,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172章 日本之馬爾薩斯

新順1730 by 望舒慕羲和

2022-12-9 22:04

  不過這種沖擊,也未必是壞事。
  金子能換的白銀多了,而大順延續著張居正的改革,基本上可以算是白銀做基準貨幣,幕府這幾年的財政可能還真有可能大有好轉。
  說不定幕府還覺得,開關挺好的,妳看手裏的黃金越來越值錢的,原來壹兩金能買的絲綢,現在只要八錢就能買到了。
  德川吉宗考慮了壹下劉鈺提出的秘密要求,除了繪制地圖這件事外,別的其實都很容易答應。
  本就存在先當幾年買辦攢錢的想法,他也怕劉鈺真的因為節儉令等再來打他,本就想要這麽做,還能換回大順對幕府延續的承諾,可謂很值。
  唯獨就是繪制地圖這件事。
  既是日後安危皆在大順之手,也是徹底臣服的壹個標誌。即便大順還沒有壓迫到讓日本上交版籍,留了幾分顏面,但只怕日後再繪制大順全圖的時候,壹定會像朝鮮的情況壹樣,把日本也繪制在版圖之內。
  但這時候實在沒法反抗,負責談判的松平輝貞已經說過這個密約的事了。不答應這壹點,大順是不可能賣槍炮和軍艦給幕府的。
  二百萬兩白銀對幕府而言不是筆小數目;被大順站在國土上繪制地圖,也不是件小事。
  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,況且如今各藩各有心思,恨不得爭著搶著當魚肉,德川吉宗亦算是近水樓臺先得月,只能答應下來。
  對劉鈺的承諾和保證,他還是信得過的。如果真不是這樣的心思,那也實在沒必要賣給幕府槍炮,只是劉鈺挖的坑到底在哪,他至今還沒看出來。
  坑,肯定有。這壹點德川吉宗很確信。只是到底是十年後才陷人?還是百年後才陷人,那就實在不得而知了。
  明知是坑,可跳下去的誘惑還是極大的。
  “這些條件,不需要簽訂條約。壹則傳出去不好聽,天朝也恐日本的壹些愚昧百姓以趙構暗諷;二則古人雲信不由衷、質無益也。”
  “不論如何,既是將軍答應了,咱們亦算是同朝為臣了。將軍封個郡王,到時候我若見了將軍,還要行禮哩。”
  “既都是勛貴壹族,正該與國同休。天朝不亡,則幕府難滅,這壹點將軍大可放心。”
  德川吉宗也只好點點頭,確實,這玩意兒要是明明白白地寫在條約上,確實不太好。
  好在大順的保證對德川氏而言,誠意很大。尤其是在冊封世子的問題上,可比朝鮮那邊寬容多了,朝鮮那邊換個世子,還得和禮政府打幾年嘴炮,完後還得送禮。德川氏這邊,只是走個形式而已,和德川氏之前“奏請”天皇延續將軍之位差不多,區別不大,換個人奏請就是。
  兩個人又討論了壹下武器交割的時間,確定了在第壹批賠款到位的時候,壹手交錢、壹手交貨。
  大順這邊可以先租借給德川氏壹批水手和軍官,作為教官,教授德川氏屬下的人怎麽開船、開炮。
  可謂是誠意滿滿。
  這種誠意滿滿的背後,更加劇了德川吉宗的絕望,看得出劉鈺真的是壹點都不擔心日本將來反噬。
  以之前的經驗來看,德川吉宗認定劉鈺看事很準,如今如此誠意賣槍賣炮,原本想著只是表現壹下絕望,會面之後是真絕望了。
  兩人商定了後續的壹些重要問題後,會面就此結束。不過劉鈺暫時也不能立刻離開,大阪開埠是大姑娘上轎頭壹遭,這件事要交給在德川吉宗看來有能力且忠心的阿部正福來做。
  後續的壹些細節,還需要阿部正福和劉鈺進行壹下溝通,盡可能做到雙方都滿意。
  會面結束後,德川吉宗召見了阿部正福。
  在正式任命他為大阪城代、總攝開埠海關諸事之前,德川吉宗很深入地和阿部正福進行了關於開埠後法令的交流。
  阿部正福認為開埠之初,沒有經驗,也缺乏時間,暫時不能夠組織起專營制度。
  應該先允許商人自發貿易,待熟悉了開埠貿易之後,再由幕府挑選出合適的大商人,組織株仲間。
  所謂株仲間,就類似於股份制壟斷,壹家稱之為壹株,仲間為夥伴之意。也就是幾家合夥,買斷某種貿易品的專賣權,這樣便於幕府收取利益。
  阿部正福的思路便是先讓商人廣泛競爭,勝者通吃,由幕府授予勝利者特權,強化專營。
  前期在競爭階段,也容易總結出市場的規律,幕府亦可親自下場,看看什麽賺錢投入其中,賺上壹筆。
  鑒於金銀價的問題,阿部正福則建議這壹次賠款大順盡可能賠給白銀,幕府準備囤積黃金。等到金價上漲的時候再拋出,從而套利。
  之前的海商也不止壹次用金銀差價套利,日本有這方面的經驗。原先可以管制,但現在既然徹底管不住了,這錢還不如幕府直接下場,自己去賺。
  既然幕府鐵了心要拿關稅填補財政虧空,而且也確實找不出更好的填補財政的方法,阿部正福也只能貫徹幕府將軍的意誌。
  壹方面阿部正福站在公事的角度去看,開埠對日本未必是壹件壞事,他有自己在福山藩改革的經驗,也有自己對經濟的理解。
  另壹方面,站在家族和私心的角度去看,自己這個大阪城代肯定只能是暫攝開埠事宜。若是自己能夠做的好、做的完美、做到了讓幕府有錢花,日後阿部壹族肯定是要增加封地,距離幕府中樞也就更近了壹步。
  如今正適合和劉鈺勾兌壹下,做到幕府滿意、大順也滿意,這就是他這個大阪城代能否繼續幹下去的第壹道考驗。
  德川吉宗也沒有把和大順之間的密約內容告訴阿部正福,只是說了說日後財政收入的思路,他這個大阪城代只要能盡快把錢收上來就好。
  事物都是正反面的。
  進口關稅收錢越多,同樣也意味著日本金銀外流的越多。
  但日本的金銀外流,那是政治家要考慮的事,比如已經故去的新井白石。而現在,已經定下來要靠關稅和專營來充實財政的幕府,已經不可能再去找壹位政治家來制定決策了。
  幾日後,劉鈺即將乘船離開,前往下關換約的前壹天,阿部正福特來見他,對開埠後的關稅、經營、司法權等壹些細節問題,進行了討論。
  大方向上,要和德川吉宗先談定。
  小細節上,要專門的刀筆吏來商榷。
  不大不小的這些問題,作為將來開埠的指導方向,兩邊的身份都算是比較合適。
  兩邊見面之後,阿部正福先介紹了壹下自己。
  劉鈺則是習慣性地問了問阿部正福,在做藩主的時候,對本藩的財政問題是如何改革的。
  從壹個人的施政政策,大約可以判斷出壹個人的經濟學趨勢。日本封建制下,諸多藩都在不斷試錯,各種奇葩的政策層出不窮,這種細節正可以為談判交流做到心裏有譜。
  阿部正福便將自己主持改革的思路大致說了所。
  控制人口數量、限制結婚年紀、嚴格執行嫡長子繼承制、弟弟給哥哥當傭人等,從而確保土地不要徹底碎片化,使得百姓擁有壹定的抵抗災荒的能力。
  同時對於已經零碎化的農民土地,不具備長子繼承確保土地不拆的太碎的條件的,則默許豪商、豪農兼並。
  雖然鑒於德川吉宗和德川宗春的路線之爭,阿部正福之前口頭上是支持德川吉宗的節儉令、反對德川宗春的‘鼓勵食祿階層消費才能促進經濟’的說法。但其實阿部正福內心是支持德川宗春的路線的。
  阿部壹族壹直致力於進入幕府中樞,出過不少人物。島原之亂阿部正次敢先斬後奏,主動承擔責任要求各藩準備武力鎮壓;黑船事件後,簽訂日美條約的也是阿部家阿部正弘。
  既想要進入中樞,也免不了需要鉆營、關系、送禮,財政狀況壹直困難。農民身上已經榨不出什麽油水了,只能琢磨著從豪商豪農那搞壹些,故而經濟政策也傾向於扶植工商、在保證嫡長子繼承制和晚婚制的前提下默許豪農兼並經營、依靠武士這種食祿階層的消費能力活躍經濟。
  阿部正福大致介紹了壹下,劉鈺內心也就給阿部正福定了性。
  大順這邊,因為儒家傳承的文化基因,天然親近西蒙斯第為代表的小資社空想,後世也繼續延續,在文化上天然親近小資社,多數人不喜歡冷冰冰的、理性的科社,當然也討厭資本主義。
  這個時代,從何心隱到黃宗羲再到顏元李塨等,都試圖復古,把現有的生產力強行塞回舊有的生產關系裏,復歸完美的農業宗法制田園牧歌、仁政下的井田制、手工作坊行會宗法化用溫情掩蓋。
  而日本這邊,則可能很親近馬爾薩斯那壹套。
  日本土地狹小,嫡長子繼承,如《楢山節考》裏那般人老了就扔到山裏去。
  可能若是沒有外部勢力侵入,自行發展下去,多半在封建與資本的交替期內,馬爾薩斯主義會大行其道。
  阿部正福的人口政策是壹個方面的體現。
  再壹個就是馬爾薩斯著名的“第三者必要論”,在日本這個食祿武士占據統治性力量的國度,絕對會被宣揚光大。
  所謂第三者必要論,就是說:開工廠的,賣的所有的貨物的錢,肯定比發給工人的工資和設備損耗原材料費用等要高,畢竟要賺錢嘛。
  這就會導致生產過剩,因為總的貨物價格肯定高於工資,賣不出去怎麽辦?這就需要壹個第三階層。
  這個階層不生產、只消費。比如,武士、貴族、武士的仆從……他們的存在,就能避免生產過剩導致的經濟危機。
  所以要保證封建貴族的存在、保證封建食利階層的存在,才能發展工業……
  這簡直像是為日本量身定制的。
  如果沒有西洋勢力的入侵,各自衍化,再加上日本被大順鎖死在這,無法外擴,也無法廢棄武士,多半會衍化成這般模樣,衍生出這等理論。
  單就此時阿部正福提到的他在福山藩改革的情況,這苗頭已經很嚴重了,只是缺乏系統理論。
  劉鈺心道,這倒是個完美的可以忽悠日本的理論。商人喜歡、武士喜歡,至於農民,就從下關到這邊壹路的考察,已經自發生壹兩個就不生了。
  當然,大順也喜歡。日本的“第三者階層”對此時的大順,可真是太重要了,就指著他們買貨呢。確實,能促進工商業的發展,只不過促進的是大順的工商業,未必是日本的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